2014-01-07

台灣戰爭史回顧 (301)

「民主選舉」能決定一切嗎?Can democratic elections make all decisions?
自由與公平的選舉,是民主國家立國的基石,也是鞏固被治者同意的原始基礎,是美國立國的宣言,這也是美國一直強力推銷的民主政治信念。「民主選舉」扮演的角色就是認同「統治者的政府」職權的主要機制。長久以來,二戰中,被戰敗的本土台灣人民,卻苦於這種迷惑人心的「民主選舉論述」所製造的政治煉獄綁架。
美國前聯合國代表,珍妮柯克派翠克 (Jeane Kirkpatrick),曾經定義:「民主選舉不只是一種象徵符號˙˙也是高度競爭、定期舉行、具代表性的決定性選舉,人民透過選舉選出政府的最高決策者,而人民也擁有批判政府、發表其批判言論、提出不同想法的廣泛自由」。
「民主選舉」對正常國家是具代表性,可是,對台灣卻是不一樣,台灣至今是被佔領、而且被殖民的地區,假民主選舉會造成本土台灣人「噩夢連連」,因為,居住台灣的公民與選民定義一直是「混淆不清」,基本上,台灣選民是區分為「本土台灣人the people of Taiwan」和「流亡在台的中國人」,選舉人的「立基點」決然不同,理念不同、價值觀也不同,這樣的「民主選舉」,美國政界人士居然稱之為「民主制度」?是可以信任?或是˙˙?
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的台灣「民主選舉」,竟然可以選出「Chinese Taipei流亡中國政府在台北」總統,偽稱「台灣總統」,然後還大剌剌和美國務卿柯林頓夫人握手,稱自己是「台灣總統」,這是美國製造的「國際笑話」。這好像是美國人民同意夏威夷的國外觀光客,可以有權力選出歐巴馬當美國總統,一樣的荒繆,一樣的可笑,問題是:美國參眾議員居然不懂這個道理,令人好笑又好氣!
「台灣」目前是由一群中國內戰後,失敗的流亡者所組成的政府統治,是少數人,憑藉代替美國征服者佔領台灣的契機,以武力掠奪本土台灣人民財產的「中國國民黨」人,製造全世界最龐大的「黨產」,是排他的「中國宮廷」封建組織,就算其內部運作有多麼符合民主概念,也不能算是「台灣的民主政府」,充其量,只是「流亡中國政府」,其行徑與本土台灣人何干?
「民主」的意義,就是被排除族群的奮鬥史,不論是因為種族、人種或宗教上的弱勢族群,甚至是女性,為了贏得完整的公民權與投票權,掌控政府機關,完全參與社會,所做的努力。但是,最難讓本土台灣人民至今都無法接受的一種概念,特別是:在台灣歷史上,本土台灣人民是經過中國國民黨軍事恐怖、佔領方式,產生政權移轉的「戰敗國家」,這個概念,就是無法讓本土台灣人民當忠誠反對黨。本土台灣人一直以來深信「民主制度」重要性的特質,其意義在於在民主制度下,不同理念的人仍然共同信奉「國家」的基本價值。政治競爭對手不一定要喜歡對方,但必須容忍對方、並瞭解雙方都扮演著合法與重要的角色。此外,社會中的基本規則,也鼓勵以包容與有理的態度進行公開辯論。
台灣今天的現狀,是代表本土台灣人的聲音被封鎖、被判刑,藉口沒有申請、沒有執照,可是全台到處是未使用的空頻道,(例如台中的海洋之聲廣播電台被中國人政府殲滅、起訴、判刑)。警察在沒有出示合理的法院搜索令之前,不得搜索任何人的家。秘密警察深夜敲門的事,在民主社會中不可能出現的,當中國官員陳雲林蒞台訪問時,代表中國佔領台灣的警察分局長,竟能強制將正在播放音樂中的唱片行關門、停業,事後,本土台灣人向法院提告,法院居然以:「不起訴,無罪。」歷史上,被殖民統治的人民和專制的國家,其政府都掌管犯罪審判系統,都是濫權或走向蠻橫。以國家的名義,監禁人民、沒收人民資產、拷問、流放、以違反法律公平,或故意不讓申請合法為藉口的方式,執行殲滅人民、取消人民權利,也沒有任何正式的控告程序,沒有任何民主社會能容忍這樣的濫權,請問,向來主張「自由、民主、法制」的台灣美國征服者,當代理人(流亡中國人的台灣當局)如此欺壓本土台灣人時,請問:美利堅合眾國的參議員、眾議員在做什麼?
美日太平洋戰後,日本戰敗,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根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的主權權利,美國成為台灣之「主要佔領權國」,本土台灣人依照國際法與戰爭法成立「台灣平民政府」,由戰爭征服者「美國軍事政府」主導下成立。
蔣介石集團被美國委託,代替征服者佔領台灣地區,中國國民黨以戰勝國對待戰敗國的本土台灣人,根本談不上「民主」,只有「獨裁」、「霸佔」、「屠殺」「白色恐怖」才是佔領台灣的統治道理,及至一九四九年十月ㄧ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政變」,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才聲明遷都不是自己領土的台灣台北,國際間稱呼其為「流亡中國政府在台北Chinese Taipei」。
在美國政府壓力下,佔領地區福爾摩沙的民主政治發展,一向深受國際注目,當國際間各國從威權走向民主的時刻,很少沒有流血事件,例如:智利的皮諾契特將軍在海外被拘補,韓國的全斗煥與盧泰愚的放逐,菲律賓阿圭諾在國際機場被槍殺等等都說明從威權走向民主的不容易,與這些事變對照,台灣已經直選總統三次,即便二顆子彈的羅生門至今未解,但總算沒有重大的流血事件,套句老美最喜歡說的一句話-真的是「天佑台灣!」
但,台灣「知識份子」與媒體對民主政治和政治人物的評論所流露出來對民主政治的過度期待,與學理認知上的缺乏讓人憂心他(她)們能否稱職地扮演媒體與知識份子的角色,遑論實現理想。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10/06/27
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