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1

台灣戰爭史回顧(38)

舊金山和約第四b條的真義解釋,多年來一直處於「錯誤與誤解」之中,台灣人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區,受過英語的薰陶到底有限,特別在法律方面的英語很匱乏,很多人常常以自己的「判斷」作解釋,很容易作錯誤解讀。本文將以戰爭法為說:

Japan recognizes the validity of (注一)dispositions of (注二)property of(注三) Japan and Japanese nationals(注四) made by or pursuant to direc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注五)in any of the areas referred to in Articles 2 and 3. 

本條文出現三個所有格介係詞”of”連用(注一、二、三),這是很特殊的用法,因此有兩種不同解讀的空間。 

Japan recognizes the validity of dispositions of property of Japan and(disposition of) Japanese nationals ˙˙˙˙˙(第一種解讀) 

Japan recognizes the validity of dispositions of property of Japan and(property of) Japanese nationals ˙˙˙˙˙(第二種解讀) 

第一種解讀是:針對日本的財產(主權)和日本國民人身的處置。 
第二種解讀是:針對日本的財產(主權)和日本國民財產的處置。 

整句文字中所提及之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就是征服者的the Principal Occupying power在佔領地日本的行政機構,而指揮官的職責應為:A commanding general of occupied territory is charged with the duty of maintaining peace and order, punishing crime, and protecting lives and property within the area of his command. 

被佔領地區之指揮官有責任在該地區維護和平及秩序,打擊犯罪並保護生命及財產。 

軍事政府在佔領地區執行維安任務,屬於暫時管理人性質,保護佔領地區人民之生命和財產,因此,美國軍事政府(或代理人),都不可以隨意在佔領地區處決被佔領地區之人民。是故,美國軍事政府之腳色在和約中之解讀以第二種為正確: 

Japan recognizes the validity of dispositions of property of Japan and(property of) Japanese nationals ˙˙˙˙˙(第二種解讀) 
參照Jean Bodin(1530-1596),who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dern initiator of the concept of sovereignty 的論述: 
Sovereignty is no one’s property:by essence, it is inalienable 

Article 4b中所指之property應該是指日本政府的主權和日本國民財產,政府的資產即為主權(國民個人不會擁有),軍事政府對「主權」能夠處分和支配,這是主要佔領權國的軍事政府被舊金山和約所合法授權。

Article 4a: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b. of this Article, the disposition of property of Japan and of its nationals in the areas referred to in Article 2, and their claims, including debts, against the authorities presently administering such areas and the residents (including juridical persons) thereof, and the disposition in Japan of property of such authorities and residents, and of claims, including debts, of such authorities and residents against Japan and its nationals, shall be the subject of special arrangements between Japan and such authorities˙˙

由Article 4a之內容更可清楚得知句中之property應該是分別針對日本政府的主權(資產)及日本國民的財產而言。

另外,由Article 4a和4b所衍生的問題:

句中所稱之property of Japan and Japanese nationals made by or pursuant to direc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in any of the areas referred to in Articles 2 and 3.其涵義進一步探討,能具體得到分析:

A. property of Japan in Taiwan如何解讀:

日本承認美國軍事政府處置並分配日本政府在台灣的主權之有效性,然而美國軍事政府並沒有親自處置日本在台灣的主權,是委託蔣介石集團的中華民國行使管轄權,美國在一九七九年與變成流亡政府的中華民國斷交,制定美國國內法的「台灣關係法」,主要依據在本條文之授權,美國軍事政府本來就有保護佔領地區的責任和義務,每每中國嗆聲對台灣動武之時刻,美軍方第一時間總跳出來,表示「隨時奉陪到底」,甚至不用等待美國總統下令。可以預見,美國將不會支持台灣「獨立」,堅持維護目前「佔領」狀態,但是「建國」則是另外一回事。因此,目前台灣想入聯合國將是不可能的任務,只有先從流亡中華民國體系中得到解放,然後尋求美國憲法中的人權保護。

B. property of Japanese nationals in Taiwan又如何解讀:
日本承認美國軍事政府處置並分配日本在台灣國民財產之有效性,句中所稱之Japanese nationals所指為何?舊金山和約是國際法律文件,文中所稱Japanese nationals當然不是通稱的日本人(大和民族之日本人),而是泛指法理上的日本國民(包含大和裔、台灣裔、琉球裔、朝鮮裔)。雖說中華民國在「舊金山和約」簽定之前的一九四六年,強制(impose)台灣人「恢復」中華民國國籍,而日本則於一九五二年以該和約為據,剝奪(deprive)台灣人的日本國籍,事實是:台灣人至今沒有國籍。因為impose和deprive完全不符合國際間移轉國籍的三個原則,主動(active)、自願(voluntary)、合法(legal),中華民國單方面宣稱台灣人是中華民國「國籍」,一九四六年宣佈當時英國與美國發表聲明:「不承認」在案,日本單方面在一九五二年二月雖經法院宣稱台灣人「不是」日本國籍,並沒有給台灣人法定的「思考期」,依國際法及人權的法理角度來看,完全不合法。

感情上,台灣人部分移民自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可以「認為」台灣人是中國人,然而在法理上,事實台灣人並非中華民國國籍,相反的來說,感情上,日本政府可以「認為」台灣人不是日本人,然而,法理上,台灣人確是日本國籍。

舊金山和約是國際法律文件,不可含任何「感情」因素,條約所稱Japanese nationals在法理上應包括Formosan與Pescadoresan。舊金山和約生效後,依Article 2a,日本承認independence of Korea朝鮮人已非日本國民。至於台灣人的國籍,在法理上並沒有合法正式轉移,因此,法理上可以還是日本國籍,只是目前處於「懸空(limbo)狀態」。

美國軍事政府所委託之中華民國政府(後來稱台灣當局),處置在台灣的日本國民財產的方式顯然嚴重違反戰爭法,將來應受戰爭法庭追訴:
(一) 關於日本國民(大和裔)部分:
            大和裔離開台灣時,只能攜帶一千日圓(當時錢幣),限定之
            財物,被遣返日本後,所遺留資產被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國民黨
            全部佔有。

(二) 關於台灣裔日本國民部分:
            由於美國軍事政府沒有親自來台處理戰後之重建與管轄,台灣人
            之生產、金融、物質等等,都被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以集體剝
            奪的方式,強行運至中國,造成台灣首次缺糧,造成動亂,更發
            生台灣精英屠殺事件(二二八事件),美國軍事政府難辭其咎。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07/06/07初稿 2011/07/19修定 2013/02/15再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