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2

台灣戰爭史回顧 (188)

遠離中國(Keep Away From China)。中國利用開羅會議的來攏去脈。中國人代理美軍佔領台灣以後,首先,讓本土台灣人立刻感受到的是政治上的全面壟斷,特權橫行,貪污腐敗,謊話連天,並且以外行領導內行,以戰勝國對戰敗國人民對待台灣勞苦大眾,本土台灣人非但噩夢無法醒來,反而掉到無法自拔深淵。2010年4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通電,再次強調:台灣、西藏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官方新華網以頭條報導,對台政治企圖極為明顯。事實上,這是對歐巴馬月前訪問中國表明:「西藏是中國領土,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回應。可知,中國把握台海兩岸中國人行國共和解(簽署ECFA)機會,趁勢企圖誤導世人,台灣和中國是一家人,以宣示中國對台灣之主權,其實不然,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或許是難兄難弟,但是,台灣與中國毫無法理關聯。

多年來,中國對台灣宣示主權,歸根究底,唯一理由就是所謂「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加以根據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政府的立場是不能單獨「認定」台灣歸屬。因此,在得到「法理所有權國」日本及「法理佔領權國」美國共同承認之前,中國隨意對臺灣主權宣示不具國際法效力。另方面,舊金山和平條約雖無涉非簽約國之中國,然而,也規定日本,不得處分台灣主權,而同時又規定,美國征服者為台灣主要佔領權國,因此,不得移轉台灣主權。所以,中國縱使處心積慮要宣示擁有「台灣領土」,在國際法架構內,終究是無法理根據取得台灣法理主權,台灣人可以放心。

A communique is a brief report or statement released by a public agency. 公報或稱官報,是公家機關所發佈簡要報告或聲明。A declaration is a written or oral indication of a fact, opinion, or belief. 宣言是事實、意見或信念之書面或口頭表示。
以上定義可知:"communique"其性質為:允許各說各話之對內協商記錄或報告,而 "declaration"其性質則為:只許口徑一致之對外意思表示或宣告。因此,"communique"並不等同於"declaration",就好比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展現獨立意圖之宣言,而相對地,"Communique on Independence"則是有關獨立事宜之公報。所以,對於「公報或宣言」的意思,因為意圖不同,不能混為一談,舉例來說:開羅公報(Cairo Communique)其為開羅會議後,官方所發佈之會議報告,而如稱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的話,則其為意圖實現開羅會議共識之意思表示。兩者意思並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開羅會議(Cairo Conference),期間及至發佈新聞之12月1日,全程只能被稱為"Communique(公報)",而事實上並無 "Declaration(宣言)"字眼。相對地,美英蘇三國外長於1943年10月30日共同簽署,所發佈在第三次莫斯科會議(Moscow Conference)期間,達成之協議,則稱為「莫斯科宣言(Moscow Declaration)」,因此,開羅公報應是定位為:會議後所發佈之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e),是因為未經該三會議參與國國會批准。正如Dulles在1951年9月5日舊金山和平會議演講時所稱:開羅公報為私下協議(private understandings)性質之戰時聲明(wartime statements)。戰後,道義層面之政治上應該處理,然,法理上無受拘束,並不是必須處理或是予以履行之協議。

本文特地深入研究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有關「台灣歸還中華民國」議題,其來攏去脈,報告如下:

1. 開羅會議紀錄,首次是出現於11月23日晚間,羅斯福在其下榻別墅,宴請蔣介石夫婦,而由蔣氏秘書王寵惠所作成會談記錄:
"On Restoration of Territories--Generalissimo Chiang and President Roosevelt agreed that the four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Penghu Islands (Pescadores), which Japan had taken from China by force, must be restored to China after the war,"
以上內容是節錄自中華民國提供予美國方面之英譯版,晚宴會談記錄。由於美國方面,在本次會談時沒有備有正式會談記錄。

2. 其次是於11月24日由王寵惠在蔣介石之指示下,經美方幕僚而轉交予羅斯福,其為非正式提案(not as formal proposal)性質,是屬於中國政府備忘錄(Memoranda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只是其紀錄中提及:"Japan shall also return Dairen and Port Arthur, and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Islands to China."

3. 至於美國方面,經11月24日及25日修正後,提出之版本為: 
"The territory that Japan has so treacherously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and Formosa, will of course be return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4. 後來,英國方面所提出之版本為:
",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including particularly Manchuria and Formosa,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5. 經邱吉爾修正後,所提出之版本為:
",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6. 最後,於11月26日定稿,而延至12月1日始發佈之「開羅公報」最終版本為:",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以上開羅公報,有關「台灣議題」,其定稿過程,有無法理依據?是真相歷史之描述?或是政治描述?至少,當事國日本是沒有參加。疑問有:

A. 日本不是以武力(by force)取得台灣?
B. 日本也不是自中國人手中竊取(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台灣?
C. 台灣為何當然要(will of course be)歸還中華民國?
D. 美英兩國,為什麼原本並不打算將澎湖群島(the Pescadores)歸還中國?

就法理和歷史觀點而言,日本是光明正大而依日清馬關條約之國際法程序,而非依軍事征服,取得台灣領土。況且日清甲午戰爭中,台灣並非戰場,故日本並非以武力亦非以偷竊之方式,取得台灣領土。如果,美國將日本於1895年依馬關條約,自中國取得台灣視為「竊取stolen from」,那麼,也應比照,將美國於1898年依巴黎和約,自西班牙取得關島、菲律賓、及波多黎各同樣視為「竊取stolen from」自西班牙,否則是持雙重標準,違法亂紀。

中國人有歷史以來,從未建構台灣完整主權(full sovereignty over Formosa),而且,號稱於1912年1月1日開國之中華民國,其憲法所規定之固有領土並無包括台灣。建構台灣完整主權之日本才是「當然(of course)(開羅會議用語)」無法將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開羅會議期間,任蔣介石參謀之美國史迪威Stilwell將軍,曾在1943年11月22日以標題為"Role of China in Defeat of Japan" 備忘錄中提及,有關「中國戰區(China Theater)問題」,那些行動能自中國發起,以影響太平洋戰事(the war in the Pacific)? 而當時的解答之一為:
"Attack Formosa if required---May 1945--November 1945."
中國在1945年5月至11月間,必須主動而攻擊台灣。(事實是,中國無能為力,無法發動戰爭。)另外,在1943年11月22日,由史迪威Stilwell將軍政治顧問Davies,所作成而提交供羅斯福參考之備忘錄中,也提及Stilwell將軍曾提出美中聯軍,執行包括「可能攻擊台灣(a possible attack on Formosa)」之作戰計劃。然而,認為中國軍隊雖是人多勢眾,卻是「比較不精良(relatively untrained)」且「大抵上腐敗(generally corrupt)」,必須在扎實的美國指揮之下才可能有效執行,此為涉及「收復失土」,包括「其所宣示擁有之台灣(Formosa which they claim)」之計劃,這是提供給中國方面實質之「誘因」。(待續)
作者:林 志昇 (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10/04/19初稿 2013/10/12 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