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

台灣戰爭史回顧 (246)


忍耐是本土台灣人的上策 (Patience is the Best Policy)。吉田茂名言之啟示:
身為戰敗國日本的首相,成功締結舊金山和平條約之吉田茂,留有名言:
1. 『戦争に負けて、外交に勝った歴史はある。』
這是一個戰爭失敗但外交勝利的歷史。
It is a history of losing on the battlefield but winning at the diplomatic table. 

2. 『忍耐がどんな難問にも、解決策になる。』
忍耐無論是怎麼困難, 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No matter how hard it is to persevere, it is a means of settling (a problem). 
美國方面負責斡旋對日和約之「杜勒斯(Dulles)」,曾對美國駐東京盟軍總部政治顧問「席波(Sebald)」說:『(吉田)感覺就像是夢遊仙境的愛麗絲。』

吉田茂在和杜勒斯斡旋對日和約過程是「無計劃、無意見、無釐頭」,以「三無」應付杜勒斯之「無耐心」。1951年1月29日,第一次吉田茂-杜勒斯會談中, 杜勒斯對吉田茂之應對態度,感到失望;日後杜勒斯對吉田茂之評價,一樣沒變。嚴格來說:「杜勒斯對吉田茂之交涉態度,始終深感不滿。」

杜勒斯基於對吉田茂不信任,於是,針對講和及安保兩個條約之條文,另外與天皇建立一個逾越和平憲法體制之秘密溝通管道。杜勒斯是在結束與吉田茂一連串交涉後,在返國之前一日,亦即於1951年2月10日謁見天皇。由當時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與日本裕仁天皇和杜勒斯間,曾進行所謂「雙重外交」之事實可得知,即使戰後是依和平憲法施行議會君主制之日本國家,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也會有不同立場。因此,在探討台灣地位問題涉及日本時,切莫只想到日本政府而忽視日本天皇之存在。

台灣民政府堅持「法理主張(legal assertions)」,全體閣員要「有耐心(with patience)」,應付美國方面之「無計劃(without plan)、無意見(without opinion)、無釐頭(without logic)、本土台灣人終將獲得談判桌上之勝利。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11/07/26 出論 2013/12/11 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