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3

台灣戰爭史回顧 (210)

華日懇談與日台交流的不同意義。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執政黨民主黨國會議員,於2009年12月14日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座談時透露,民主黨非常重視與台灣(中華民國體制下)的關係,不論黨派,日本重視和台灣(中華民國體制下)的關係是不變的。自民黨下野後,改由民主黨執政,幹事長小澤一郎一再表示日台(中華民國體制下)關係的重要性;其構想是要在黨內重新建立一個比「日華議員懇談會」更「正式」的日台交流管道,正式的名稱不久將決定。

針對上述之報導,「台灣民政府」有必要再次提醒,日本政府和中華台北政權之間,以及「日華議員懇談會」和中華台北體制內之中國國民黨,或民主進步黨之間,所維繫的應是「非正式而官方 (informal and official)」之政治性日華關係;「中華台北」只是中華民國流亡在台北之外來政權,並無立場代表台灣,或本土台灣人,日本政府無分黨派,在「萬國公法」之拘束下,必須和本土之台灣平民政府籌備處建立「正式而非官方 (formal and unofficial)」之法理性「日台關係」,以能履行其對台灣之「主權義務」。而巧合的是,馬英九也是於十二月十四日接見即將卸任之齋藤正樹代表,席間為了反駁外界對「日台(其實是流亡中國政權)」關係倒退之說法,強調在齋藤代表服務一年五個月之期間,是「台灣(其實是流亡在台政權)」和日本近年來關係成長最快之一個階段,然而卻順便羞辱齋藤代表,暗喻日本和「台灣」關係之進展,與齋藤代表無直接必然之關連。

「台灣民政府」必須澄清的是:日本與舊金山和平條約架構內之「台灣」間,所存在的是有受義務拘束之「法理關係」,是以日台間之關係不應有所謂「前進或後退」之說法,此和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之正式名稱不冠以「日本」之頭銜,可說是異曲同工。至於日本與美國台灣關係法架構內,本質為中國殖民政權而表相為「中華台北」之「台灣」間,所存在的則是不受義務拘束之政治關係,是以日華間之關係才有所謂「前進或後退」之說法。中華台北政權刻意將「日華」關係模糊成「日台」關係,企圖掩日人耳目以遂行其對日本台灣領土之永久佔領。台灣地位要能邁向正常化,就必須提醒日本政府應嚴格區別「日台關係」和「日華關係」,不可將兩者混為一談。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09/12/18 初論 2013/11/3 再論